《论犯罪与刑罚》读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4-22 作者: 来源:永利官网地址 浏览次数: 分享
突如其来的疫情终于过去后,法学T2101班迎来了第一次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会于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19:00在文法楼410举行。班导师施瑶老师和我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读书会。为了提升读书会专业性解读质量,施瑶老师特别邀请了专攻刑法的郑泽星老师出席读书会。
读书会伊始,针对同学们反映的“名著难读”问题,施瑶老师指出,读不懂说明我们现在还不具备理解这本书所需知识,我们不能因为读不懂就不去读,这样就永远没有读懂的机会。我们不能要求自己一次就能读懂,而是把它纳入脑海,随着所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理解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再回过头来看以往读不懂的地方,也会豁然开朗,读书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
同学们分五组就贝卡利亚其人和本书的时代背景进行不同角度的介绍,试图通过了解中世纪的黑暗和启蒙运动以及贝卡利亚的经历去透视这本书。同学们就是否废除死刑,刑讯逼供,罪刑相当,罪行法定,刑法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了观点阐述,大家各抒己见,见解独到。
就刑讯逼供问题,同学们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抨击了刑讯逼供的残酷性。龚刚模案件,杜培武案件,素媛案等等。我们探讨着刑讯因果,讨论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有同学指出,人类不可能用不正义的手段达成正义。尤其讲到案例中对犯人实施残酷刑罚,让他不得不认罪时,同学们都感到惊奇与不解,也对“用耻辱洗涤耻辱”的做法感到震惊。同时,也有同学对我们依据的规则与手段本身的正义性进行探讨。
就废除死刑的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发言。针对贝卡利亚废除死刑的理由,同学们观点各异。对于以终身苦役代替死刑的问题,吴虞同学以无死刑国家挪威犯人住三室一厅的例子来进行批判。同学们还提出一些如“将坐牢当作职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不少发言。对于我国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同学们普遍认为,在我国必将是一个渐进而艰难的过程,从限制到弃用到全面废除。不能因为他国废除死刑我们就废除,此外杀人偿命也是中国人最朴素的道德观。同时,也有同学从被害者亲属和私人复仇角度批驳了废除死刑的观点。但是,同学们都对死刑的不可补救性这一观点表示高度认同。
就罪刑相称和刑罚公正性问题。我们就重刑主义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有同学指出,流氓罪严打的现象就是重刑主义的后果。另有同学认为,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带来的好处,那么就是有效的。另外,我们对刑法的目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并对贝卡利亚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机制予以充分的肯定。我们也希望除了立法以外,可以用道德教化,教育的非法律的方式来预防犯罪。还有同学持中立思想,认为刑法既能预防犯罪,也能惩罚犯罪,二者都是目的。
除了以上问题,同学们还就法官的法律解释权,刑罚及时性,刑讯,合法伤害权,刑罚的几何模型应是球形等角度进行了观点阐述,思维活跃而独具特色。
读书会总结阶段,施瑶老师邀请郑泽星老师进行了发言。郑老师就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问题进行了指导。他表示这次读书会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的火花,让他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他指出,若干年之后,读书与不读书的人会有区别。大一大二正是读经典的黄金时段,我们正需要可以在角落静静读书的时间,那是一种难忘的经历。他就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法律不是非黑即白的,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朴素的价值观更加接近于理性。
会后,施瑶老师对各组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与总结,对同学们的认真与努力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她勉励同学们一直保持批判性思维,看书不唯书,同时她希望通过读书会锻炼大家的展示能力,并对大家在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次读书会如火如荼,一直持续到22:30,可见同学们的热情。正如郑泽星老师会上所言,我们也许还做不到法言法语的表述,但是我们有想法,有热情,这就很好。下一次读书会值得期待!